54、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简介 沫若简介 工作信息 管理制度 课题管理 学术研究 应用推广 下载专区 特色资源
 
  首页 >> 工作信息 >> 正文
   
 
 
  工作信息第四期

 
 
 
来源: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 2007/05/15 13:11:25

上一条:工作信息第五期 下一条:工作信息第三期

 
 
工   作  信  息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

(第  4 期)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办公室                            2006年08 月12日

目  录

一、郭研中心召开“郭沫若研究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
     2006年8月8日,由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主办的“郭沫若研究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在乐山师范学院召开。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主要有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四川大学、成都大学、西华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乐山师范学院相关系、部门的专家。乐山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姜希教授、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晓霞同志及宣传部理论处的同志应邀参加会议。
 
二、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首次课题评审会顺利召开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项目2006年度课题评审会召开,学术委员会对接收到的21份课题申报书进行了认真、公平、公正地评审。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中区斑竹湾118号(乐山师范学院)     电话:0833-2270731     E-mail:gmryjzx@126.com


一、 “郭沫若研究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纪要
 
     2006年8月8日上午,由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主办的“郭沫若研究发展趋势” 学术研讨会在乐山师范学院网络会议室召开。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主要有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四川大学、成都大学、西华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乐山师范学院相关系、部门的专家。乐山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姜希教授、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晓霞同志及宣传部理论处的同志应邀参加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研讨会由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俐教授主持。郭沫若研究中心主任税海模教授首先介绍了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自去年成立后所做的工作和今后郭研中心工作的发展设想。之后与会专家、学者自由发言,畅所欲言,就“郭沫若研究发展趋势”这一议题,发表了十分中肯而又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彭邦本教授认为:郭沫若研究应以基础研究为底蕴,以应用研究为导向。新时期思想解放后,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来。在目前多元共存的时代,我们的研究应有各自的观点。但观点应有依据,必须从材料出发,坚持“实证”研究的学术传统。另外,郭研队伍在以中文专业研究人员为主的同时,还应吸纳包括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领域的研究人才参与,力争研究领域的多元化。最后彭邦本教授希望郭沫若研究中心能办成在省内国内有特色、有影响的研究机构。
     成都大学曾永成教授认为,郭沫若研究其实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推进和突破,研究内容和涉及范围可以进一步深入和拓宽,比如有学者注意到郭沫若早期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另外,对郭沫若各方面的才干进行综合研究方面一直是我们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其实郭沫若是一个人才学研究的很好标本,曾永成教授还着重指出在郭研工作中尤其应该把握郭沫若的文化之魂,郭沫若文化之魂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开放性人格,民本主义思想等。他晚年的痛苦就是个体的开放与时代的封闭之间的矛盾的痛苦。与开放性相联系的是他宏阔的文化、文学、学术视野。郭沫若有学术良心,也有他的硬骨头精神。所以我们在研究郭沫若的作品和本人的时候,应研究郭沫若所处的时代文化处境,研究普遍的政治文化心理,比如,从所处时代出发,研究郭沫若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郭沫若怎样接受马克思主义等等。最后曾教授希望今后的郭沫若研究中应切忌制造无用的文化垃圾。
     古汉语文字学专家汪启明教授提出三点看法:一是郭沫若研究应有自己的重点研究方向。确立重点,深入研究;二是肯定中心的版本研究非常有价值,在郭研基础研究中如“郭沫若全集续编”的文字、版本、注释等就是一个迫切而有意义的工作;三是提议应把更多的新方法运用到对郭沫若的研究中。
     西华大学曾加荣副教授提出了一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识郭沫若的问题。她认为应在把握郭沫若真实的内心世界,郭沫若感知世界的方式与鲁迅不同,鲁迅是否定的方式,而郭沫若感知世界的方式就是激情。激情是生命中最宝贵的,所以有一种说法叫“青年郭沫若,中年鲁迅”。郭沫若以激情方式顺应了时代,比如“五四”时期,比如毛泽东时代。资料研究是具有开拓性的,永远不过时。但研究者应用心灵做学问。有些学者的文章读起来像文艺作品一样有魅力,那是因为文章里往往展示的就是研究者的自己的心灵。另外她还提出在郭研中不妨引入蜀学文化背景,蜀中历来多才俊,郭研也应立足四川,在巴蜀文化的大背景下展开,突出其地方特色。
     地方文史专家唐明中先生回顾了郭沫若家乡四川、乐山二十年来的郭沫若研究发展的状况。他认为四川以及乐山的郭沫若研究有四个特点,一是起点高,一开始就非常注重文化的综合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资料搜集和整理并重,二是层次高,研究队伍成员具有广泛性,吸纳了各个层次的人才,有党和政府的领导型专家,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型专家,还有来自地方基层的文化工作者,这种研究队伍的结构,实际上大大拓宽了郭沫若研究的领域和角度。第三是选题好,乐山每次研讨会的议题注重与时俱进,如郭沫若的爱国主义、郭沫若与中外文化关系、郭沫若与抗战文化、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等。第四,郭沫若研究中还促进了学术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在郭沫若研究过程中,有了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的成立与壮大,现在又有了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这样的研究实体,这种实体可以作为学术平台来整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唐明中先生最后提出了对郭沫若研究的几点希望:郭沫若研究应注意组织协调;设计好科研课题,培养郭沫若研究评论家;应加强郭沫若对民间文化的关注、收集整理,以及加紧郭沫若文物资料的收集。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主任、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税海模先生的发言侧重于对郭沫若史学研究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他认为郭沫若的学术研究不是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研究,是用学术研究来论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科学性,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扫清道路,以学术来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他的学术研究和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的文学创作,与他的革命实践活动,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推进中国革命。毛泽东说得好,革命需要枪杆子和笔杆子两支队伍。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称赞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旗帜,就因为郭沫若自觉地以多种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唯物史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革命意识形态的构建者、阐释者和宣传者。郭沫若作为跨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大师,目前还缺少一本全面评述、阐释郭沫若学术成就的学术评传。这本学术评传除了从文艺学、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等方面去梳理评价郭沫若的学术成就之外,还应该从建构、阐释和宣传中国马克思主义革命意识形态的角度切入,对郭沫若的学术特色、学术成就予以评价。
       四川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会长谭继和先生指出,应加强郭研学术研究的深度,拓宽应用研究的适用度,在名人文化的开发利用中应以学术研究的成果为依托,打造名人文化的深厚内涵,凸显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他强调在郭沫若研究中应注意三大研究方向:一是注意处理好先进文化、主流文化与郭沫若的关系,首先要对先进文化、主流文化的内涵做出界定和清理,然后再探寻郭沫若与此二者的关系。二是郭沫若作为文化现象应与百科研究结合起来。如中西文化对郭沫若的影响,四川巴蜀文化圈对郭沫若的影响,从这些角度来清理郭沫若对巴蜀文化的吸收和继承。三是郭沫若的学术思想研究应与当时的思潮研究相结合。谭继和先生强调,必须在郭沫若原初版本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严格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把郭沫若研究放置到一定的具体的环境中才可能给人们呈现一个真实的郭沫若。
      北京郭沫若纪念馆副馆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蔡震先生在书面发言中发表了他对郭沫若研究现状的一些看法:一是感觉一些研究课题对于迄今为止的郭沫若研究的状况、动态,缺少历史的、全面的把握。这既包括对于郭沫若研究的整体把握,也包括在某一研究方向的把握。看得出来,一些研究者所见所知,只有有限的一些资料,便以偏概全。这自然会影响到其选题学术价值的确立和选题的具体设计。二是感觉一些研究者不是或不完全是从阅读郭沫若开始,从研究对象本身开始进行自己的学术思考,而是从别人的研究思路中选取一个问题、角度,从此引申开去。或者先设定一个理论框架,然后把研究对象装到这一架构中去。他们从郭沫若留下的几十本著作中总会找到这样那样一些话来支撑自己的论述,以至课题还没有做出,结论就已经做得死死的了。这样的研究未免流于浮躁、空泛,显得大而不当,不过是自说自话。三是基础研究(主要是学术资料的整理)的课题太少。这其实是目前郭沫若研究一个薄弱的环节,在有关郭沫若的各方面资料都还有不少缺失、不少疏误的情况下,这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学术建设环节。
       最后乐山市委宣传部王晓霞副部长从关注、解读、推广三个方面发表自己对郭沫若研究的看法。她联系实际,以事实说明郭沫若作为世界文化现象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热点,在这个文化热的现象中,乐山师范学院的郭沫若研究中心应抓住机遇,发挥好自己的研究、推广、宣传的重要作用,珍惜和热爱属于乐山、四川的郭沫若文化资源,乐山市委政府也将切实挖掘、精心打造乐山的郭沫若有形无形的文化资源,努力提升乐山市民的文化素质。
                 
 二、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项目
     2006年度课题评审会顺利召开
     006年8月8日,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主办了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项目2006年度课题评审会。
     本次课题立项共收到来自省内外十二所高校及科研单位课题申报书二十一项,其内容涵盖郭沫若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研究及文学、文艺美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方面。
      此次课题立项评审采取学术委员通讯评审和现场评审两种方式进行。参加通讯评审的学术委员共四位,参加现场评审的学术委员11位,占全体学术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校外学术委员共8位,占参加评审的学术委员的二分之一以上。
      参加通讯评审的学术委员认真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客观、严肃地按照课题评分标准,对所申报的课题进行评分并排序,并在8月7日前将课题评审表原件寄回中心。
      在收到省外学术委员评审表,完成学术委员通讯评审过程后,现场评审会8月8日在乐山师范学院举行,评审会由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税海模教授主持,会议首先由中心向学术委员报告本年度工作情况,并对课题申报的总体情况及本次立项评审的原则及课题资助金额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之后参加会议的11位学术委员按照评审规则及程序,在充分审阅申报材料的基础上,按照拟定的评分标准,先以民主方式,经过充分讨论,综合评议,然后再对是否同意立项进行集体无记名投票表决,表决结果作为课题立项的基本依据当场宣布。整个评审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顺利进行。
     课题评审会后,中心将评审材料上报四川省教育厅,待省教育厅正式批复后,再正式对外公布评审结果。

 

上一条:工作信息第五期 下一条:工作信息第三期

 
 

蜀ICP备10014223号 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7 郭沫若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