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罗建安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今天,古老的大渡河水依然在弹奏着那滔滔不尽的诗篇,追忆着115年前诞生在这河畔并在这里成长的沫若先生。因缘会际,我们高兴地迎来了海内外众多研究郭老、关心郭老、热爱郭老的专家学者、嘉宾和朋友们。在此,我谨代表乐山市委、乐山市人民政府,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你们不辞辛劳参加今天的研讨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沫若先生是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一位巨人,也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更是我们故乡人民的骄傲。他集文艺家、科学家、革命家于一身,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他始终站在时代潮头,与时俱进,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中,矢志不移地引领先进文化力量。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繁荣发展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成果,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史乃至世界文化史的重要地位;他一生的探索实践,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他富有个性的创造精神至今激励着我们,给我们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乐山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郭沫若学术研究。支持和帮助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开展工作;搜集和保存有关郭沫若研究的重要文物资料;资助创办郭沫若研究专题刊物——《郭沫若学刊》,多次成功举办郭沫若学术研讨会。近年来,更是把深度发掘沫若文化资源作为加快全市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引导和支持沫若故里一一沙湾打造沫若文化城,积极支持开展各项郭沫若学术研究。乐山已经成为全国郭沫若研究的一个重要阵地。
“我要以松柏的态度来刻画出自己的年龄,能成为合抱的大木给天下的劳人以一片清荫,即使中途遭了电击或者枯死.我也希望它的残骸能够供给贫苦人一把取暖的柴”。当年郭老曾这样说道。今天,郭老离开我们已经快3 0年了,但他激扬的文字和对祖国、对人民、对故乡的深深热爱仍时时感染着、激励着我们。我们相信,站在时代高度,对沫若文化进行多视角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对沫若文化的丰富内涵全方位的挖掘和宣传,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文化强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热切希望这次研讨会,不仅成为我们学术研究、探讨交流的盛会,也成为我们促进感情、增进友谊的盛会。郭老充满激情、热爱生活、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必将在他的故乡乐山发扬光大,成为我们乐山、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文化和精神财富。
最后,再次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在乐期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乐山师范学院院长罗大玉教授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
在七月流火的酷暑季节,各位不辞辛苦,前来乐山光临“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国际学术研讨会”,十分令人感动。我谨代表乐山师范学院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
乐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年青的本科师范院校,地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所在地——乐山市,与享誉中外的乐山大佛隔江相望。学校占地995亩,设有12个教学系(院),3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1109人;2001年起正式招收外国留学生。学校获省、部、市级科研奖励100余项,在郭沫若研究、苏轼研究、旅游研究、世界遗产保护研究、胶囊催化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特色;在中药材种植新技术开发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学校建立了两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和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以及世界遗产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办有《乐山师范学院学报》、《郭沫若学刋》与《基础教育论坛》等公开发行刊物。2006年乐山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被专家组评为“良好”等级。学校连续四届荣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共四项。2003—2006年学校连续四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学校规划,到2002年发展成为涵盖文、理、工、教、经、管、法等学科,在同类院校中办学实力強、办学水平高,有教师教育学科优势和相当影响的地方多科性大学。
郭沫若是出生于四川乐山的世界级、跨学科的文化大师,著名革命家,杰出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在文学、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以及翻译领域,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众多卓越成就和建树,是现代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郭沫若经历和见证了二十世纪以来大半个世纪的中国风云变幻历史,他不断奋斗,不断探索的丰富而复杂的人生经历,浓缩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轨迹,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涉及领域最宽、影响最大的历史文化人物之一。以郭沫若研究作为突破口,可以解开许多中国现代文化之谜。郭沫若在现代中国社会革命进程中留下的正反经验,以及在革命斗争实践和学艺活动方面的成功及其局限,都是他留给后人可资借鉴的精神财富,都是新世纪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
郭沫若研究已经有80多年历史,已经达到并具有相当的高度和水平。进一步推进郭沫若研究的向纵深发展,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学术力量的介入和整合。今天,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的100余位郭沫若研究者济济一堂,在郭沫若故乡乐山,用当代视野对80多年的郭沫若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发掘文化巨人郭沫若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共商拓展、深化郭沫若研究的大计。郭沫若在上世纪20年代就说过:“国境以外,也还有人道,也还有同胞存在。”郭沫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学者在研究郭沫若,日本还成立了郭沫若研究会。本次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就是郭沫若属于全世界的一个证明。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郭沫若研究不仅有益中国现代文化发展,而且也有益人类文明进步。
乐山师范学院作为郭老故乡的高校,研究郭老、宣传郭老,开发郭沫若文化资源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校成立郭沫若研究机构已有20多年历史。郭沫若研究已成为我校的科研特色之一,对我校的校地合作和学科建设,都起到积极作用。这次大会的召开,是我校郭沫若研究者的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一定会有力地推动我校的郭沫若研究上一个新台阶。
预祝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大会圆满成功。
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北京郭沫若纪念馆蔡震研究员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
值此“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对于研讨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为20世纪的中国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所以值得我们去研究。如果从对于《女神》的评论与研究算起,郭沫若研究已经有了八十余年的历史。在这由几代学人书就的一段学术史中记载着丰硕的成果,当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乃至还留有需要去开拓的领域。而在历史的脚步已经迈进21世纪的今天,如何赋予郭沫若研究以当代意识,更是摆在研究者面前重要的课题。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总结。
今年恰逢郭沫若诞辰115周年,在他的家乡举行这样一个学术会议,也具有纪念的意义。相信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将会推动郭沫若研究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代表、汕头大学王富仁教授的致辞(摘要)
王教授指出,郭沫若是一个百科全书似的人物。他所设计的文化领域非常宽泛,如文学、文艺思想、考古、历史、古代哲学、古代学术、政治史、书法、翻译等等。因此他的文化大家的身份是毫无疑问的。
在肯定郭沫若研究取得成绩,特别是文革初期的郭沫若研究一度出现的十分繁荣现象的同时,王教授也认为目前郭沫若研究正处于低谷期。面对这种情况,研究者应该调整思路,找到郭沫若研究的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并对目前的研究困境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研究者转换思路,重建郭沫若研究新局面。
王先生认为,一个研究对象,不管他是多么伟大、成就有多高的人物,我们首先都应该从零开始对他进行研究,而不是从他的评价已有的某个高度开始;其次是应该把研究者当成一个“人”来研究。比如二十世纪中国的革命道路就是从摸索中走出来的,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谁也没有完全的把握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然而每个人都是在成长的。所以郭沫若作为一个“人”,他身上的伟大与渺小,善与恶,都是并存的,我们不能单纯的把他当做政治和文化的明星来赞颂,我们应该恢复他作为“人”的真实面目,看他给我们提供了那些成长的经验和教训。从这个角度讲,郭沫若研究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最后,王先生建议研究者应该抛掉学院派的固定的价值观念。比如,现在学术界对周作人的推崇和对郭沫若的冷淡就值得人思考,到底周作人价值大还是郭沫若的文化价值大?王先生认为郭沫若在抗战初期回国表现出的觉悟,以及他敢说敢做,不粉饰自己,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等个性都如孩子般真纯、可爱。而这种个性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呼唤的青年个性。可以说,郭沫若是中国现代青年文化的代表人物。
日本郭沫若研究学会会长、日本熊本学园大学岩佐昌暲教授的致辞
今天,在郭沫若先生的家乡,他的诞生地,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郭沫若先生诞生115周年。我代表日本郭沫若研究会讲几句话。
首先,我要向举办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乐山市人民政府、乐山师范学院以及为举办会议做了大量工作的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和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谢!
回顾中国的现代文学史,很多作家的文学生涯便是一部中国现代史。而日本的多数文学工作者则逃避社会,从社会的外部作为观察者客观地描写社会,这一点与中国显然不同。我刚才说过,文学生涯便是其国家的历史,讲述该文学工作者便是谈论该国的历史,这样的作家不在少数。但是,从现代文学的萌芽期,经历了文学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相当长的各个时期,处于时代潮流的最前端,开创了各个时期的文学的人绝不是多数。郭沫若便是这极少数杰出的文学工作者的代表。
他的活动不仅仅限于文学。在历史学、哲学、考古学、文字学等人文学科的许多领域建立了诸多让人惊叹的成就。此次会议的《请柬》上称郭沫若为“中国现代的文学巨人”,从他的业绩来看,此评价可谓得当。从大会通知的此次会议的议题来判断,主办者的意图似在回顾此文学巨人的研究史,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从21世纪的视野继承他的文化遗产,创造有益于时代的新的文化价值,找出适应21世纪的郭沫若研究的前景。我认为这个主题很合时宜,且很有意义。所应邀参加这样有意义的大会,在深感光荣的同时,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日本郭沫若研究会,是2003年结成的研究人员组织。我们的组织不大,但成员大多是活跃于日本各个大学的郭沫若研究人员。
这次会议除我以外,还有藤田梨娜副会长,武继平事务局长等人参加。我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我们与中国的郭沫若研究人员加深学术交流,增进友谊,为21世纪的郭沫若研究建设和前进而共同努力。我殷切期望大会圆满成功,从而成为日中研究者共同的起点。
我确信有各位的努力,大会一定会圆满成功!
郭沫若之女、北京客家联谊会副会长郭庶英女士的致辞(摘要)
我的父亲是客家人,从父亲的经历来看中国的革命来之不易。我主要重新强调郭沫若一生对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如:创建中国科技大学倡导科学建国;参加北伐、南昌起义等革命活动并在革命低潮时期入党所表现出的高度爱国精神、民族责任感;解放后对世界和平运动做出的积极贡献;对青年后进的扶持等。
我们应重申郭沫若研究的价值,郭沫若是一个把现代文学和历史文学结合起来,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把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结合起来的一个重要文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