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
(第 7 期)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办公室 2008 .03 .15
目 录
一、我中心发布关于申报2008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项目的公告
受四川省教育厅委托,经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同意,日前,我中心开始发布了关于申报2008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项目的公告。
二、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2008年课题指南
日前,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向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公布了《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项目2008年度课题指南》。《课题指南》包括重点研究课题、一般研究课题和应用研究课题三部分。
三、郭沫若诗歌走进沙湾 沫若故里唱响“凤凰的记忆”
为纪念郭沫若诞辰115周年,2007年12月7日下午,由沙湾区沫若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乐山师院文学与新闻学院主办的郭沫若诗歌朗诵会——“凤凰的记忆”,在一代文豪郭沫若的故乡沙湾沫若中学倾情上演。
四、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与乐山民间文化人士积极互动 充分发掘郭沫若著作版本史料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拓展渠道,积极与乐山民间文化人士密切互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掘利用其收藏的珍贵的郭沫若著作版本资源,推进郭沫若研究。同时,中心也希望以与乐山本土民间文化学人的良好合作为锲入点,积极探索国家文化部门与民间文化群众组织互动互补的文化运作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中区滨河路778号(乐山师范学院) 电话:0833-2270731 E-mail:gmryjzx@126.com
一、
关于申报2008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
(郭沫若研究)项目的公告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项目2008年度课题指南》(下称《课题指南》)受四川省教育厅委托,经本“中心”学术委员会同意,即日在全省发布,并开始受理项目申报。现将项目申报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项目2008年度课题立项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理论创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充分体现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郭沫若研究的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和学科体系创新,着力推出在省内乃至在全国郭沫若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二、申报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课题指南中涉及的项目,并无地域限制,欢迎省内外乃至国外学者,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积极申报。课题申请人可根据自身的学术积累和对郭沫若研究现状的调查研究,在课题指南涉及的课题外,自行设计选题。选题要力求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鼓励有较丰富前期研究成果者自选项目申报。
三、申报重点研究课题的负责人须主持并完成过省厅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并有较为扎实的前期研究成果(包括文献资料整理在内),并可在指南所列条目范围内,自行设计子课题,进行申报。
《课题指南》条目中的一般课题,视课题申报的具体情况,分为中心资助课题和自筹资金课题。
《课题指南》条目中应用研究课题主要以横向联合方式立项,可以由郭沫若研究人员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联合申报,共同攻关;也可以承揽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重大课题,实行带项目与经费进入“郭研中心”立项,“郭研中心”给予经费补贴。
四、按照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处有关规定,凡申报本“中心”课题,不占该校计划指标。各高校及单位要加强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审核,保证申报质量。省教育厅社科项目研究尚未完成者不得申报。为保证评审工作的公正性,严格评审纪律,在评审会召开之前,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名义走访评审专家,一经发现,取消申报资格。
五、申报程序。本年度受理申报时间从即日起至2008年6月15日截止。申报单位必须于截止日期前将审查合格的申请书(每项一式5份,其中1份原件,4份复印件)及详细联系方式(项目负责人的电话、电子邮箱),以电子文档及纸质文本两种形式同时报送受理单位(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逾期不再受理。
六、项目申报需要的各种材料(包括课题指南、申请书)请从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处网站或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网站下载(网址:http://www.gmryj.com)。本公告及有关材料同时在网站上发布,欢迎访问、查询、下载。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办公室地址:
乐山市斑竹湾118号乐山师范学院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614004,办公电话:0833-2270731
E-mail:gmryjzx@126.com
联系人:万保君、何刚
二、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2008年课题指南
一、重点研究课题:
(1) 郭沫若与20世纪中国;
(2) 郭沫若与国学研究;
(3) 郭沫若研究文献搜集、整理;
(4) 郭沫若在日本的史料搜集及研究;
(5) 郭沫若研究分类评述。
二、一般研究课题:
(1) 沫若文化内涵研究;
(2) 郭沫若著作版本研究;
(3) 郭沫若文学作品研究
(4) 郭沫若文学文体研究
(5) 郭沫若政论杂文研究
(6) 郭沫若历史著作某一专题研究;
(7) 郭沫若考古著述研究;
(8) 郭沫若古文字著述研究;
(9) 郭沫若与外国文学、文化研究;
(10)郭沫若翻译研究;
(11)郭沫若比较研究
(12)郭沫若与传统文化、区域文化研究;
(13)其它研究。
三、应用研究课题:
(1) 沙湾沫若文化城与乐山旅游路线规划研究;
(2) 沫若文化氛围调查与营造;
(3) 郭沫若文化科普读物开发
(4) 郭沫若文化资源信息化处理;
(5) 郭沫若文化资源影视音像开发;
(6) 郭沫若文化资源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
三、
郭沫若诗歌走进沙湾 沫若故里唱响“凤凰的记忆”
为纪念郭沫若诞辰115周年,2007年12月7日下午,由沙湾区沫若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乐山师院文学与新闻学院主办的郭沫若诗歌朗诵会——“凤凰的记忆”,在一代文豪郭沫若的故乡沙湾沫若中学倾情上演。
此次郭沫若诗歌朗诵会的全体演员均来自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在此前的几个月里,在系上统一组织和安排,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相关老师积极参与策划、指导下,整个准备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5日晚上,朗诵会已经在乐山师院校内进行演出,现场效果非常活跃,演出取得了很大成功,也坚定了学生们在沫若故里成功演出的信心。
诗歌朗诵会在集体诗朗诵《一个世纪的二分之一》中拉开帷幕。整个朗诵会由《神鸟复活》、《凤凰高歌》、《朱雀追忆》和尾声《雷电颂》组成。
“哀哀的凤凰!生潮涨了, 生潮涨了,死了的凤凰更生了。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便是你,你便是我;火便是凤,凤便是火……”在音乐的伴奏下,郭沫若的诗歌被诵读着,把现场所有人带进了诗歌的美妙意境之中。在《凤凰高歌》一章中,乐山师院的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诵了《疯狗礼赞》、《创造者》、《太阳礼赞》、《天狗》组诗,再现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把整个诗歌朗诵会推向了高潮。
此次诗歌朗诵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许多沙湾市民也来到沫若中学演出现场进行观看,他们认为这是普及宣传沫若文化的有效形式。《乐山日报》、《乐山晚报》等媒体对此次诗歌朗诵会也进行了报道。
四、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与乐山收藏家协会合作 充分发掘本土郭沫若著作版本史料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拓展渠道,积极与乐山民间文化人士密切互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掘利用其收藏的珍贵沫若文化资源,在学术上推进郭沫若研究。同时,中心也希望以与乐山本土民间文化学人的良好合作为锲入点,积极探索国家文化部门与民间文化群众组织互动互补的文化运作机制。
在中心的指导和组织下,乐山市的文化学者成功申报了四川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乐山沫若文化民间收藏资源调查及价值研究”;去年7月,在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的积极联络和组织下,在“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乐山师范学院召开之际,由乐山收藏家协会和沫若图书馆主办的郭沫若文化史料民间展览成功举行,使乐山的郭沫若著作版本收藏史料纳入到了学界的视野,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当前,学界正在极力呼吁加强对郭沫若研究资料的挖掘和整理,让学术研究在一个较为扎实资料基础上进行。乐山的郭沫若著作文本收藏无疑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对这些宝贵的收藏资料进行发掘、整理和利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在乐山民间收藏家和沫若文化的爱好者中,廖金福应该很具有代表性,他十几年如一日,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收藏了郭沫若在不同时期所著的各种版本的文本资料。廖金福的沫若文化收藏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同时也得到了郭研学界的关注。近日,《乐山日报》文化专题报道“三江周末”对廖金福的沫若文化收藏进行了专题报道。
附录:《文化的诱惑——廖金福的沫若文化收藏》(摘录)
1992年,受妻子集邮爱好的影响,廖金福开始了自己的收藏生涯。1996年,当时还在山西服兵役的廖金福逐渐认识到,从家乡走出的文豪郭沫若不仅是乐山的荣耀,而且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出于对郭沫若的崇敬之情,廖金福开始着手进行郭沫若作品的专题收藏。2000年,廖金福回乐山探亲,特地到郭沫若纪念馆参观,更坚定了收集郭沫若作品及其相关资料的决心。
收藏文化巨人郭沫若留在民国时期的文本资料,确实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为了收集这些有点泛黄残破的民国书刊作品,廖金福利用业余时间和外出机会,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的各大旧书市场。为了早点到旧书市场,有时候凌晨4点就得起床。然后就一头扎进市场细细寻觅,忘记吃饭是常有的事。久而久之,便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但这些并没有让执着的廖金福停下收藏的脚步。常常在书市里面逛了一圈,廖金福却发现不了自己心仪的东西。但他总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召唤”自己。“当费尽周折淘到一件好作品时,的确有一种如获至宝的爽快,”廖金福说:“搜有所获的感觉,就像一个在水边垂钓已久的人,忽然钓起了一条大鱼,那种兴奋与满足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经过十几年的辛苦,在花费十几万元后,廖金福收集到了包括《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十年》、《创造十年续编》、《文艺论集》、《羽书集》、《甲申三百年祭》、《屠场》、《新文学大系》、《质文》、《今文学丛刊》、《大众文艺丛刊》等珍稀书刊,以及陈瘦竹手稿、冯乃超信札等两百多本郭沫若作品及相关资料。其中民国时期的版本达70多本。
收藏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乐趣,收藏的本质其实是文化和故事。文化的收藏无穷无尽,它看似乏味,却是赏心悦目,它会使收藏者的文化修养、人品、格调变得越来越高。廖金福对此深有感触:“收藏不仅给了我无尽的快乐,而且通过收藏和研究,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拓宽了视野,打牢了文学功底,有效地促进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在这次“郭沫若文化史料民间收藏展”中,廖金福的藏品在展览中大放异彩,令前来参观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惊叹不绝,对廖金福的执着收藏给予了高度肯定,纷纷为他题字相送。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著名版本学家陈子善教授题为:“收藏郭沫若资料就是收藏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料。持之以恒,必有更大收获。”北京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蔡震题字:“收藏书籍就是留住历史。”廖金福的收藏,成为乐山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为世人奉献了一份丰厚的文化大礼,展示了美丽的嘉州大地上,不仅有好山好水,而且还有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王晓霞记者 陈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