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简介 沫若简介 工作信息 管理制度 课题管理 学术研究 应用推广 下载专区 特色资源
 
  首页 >> 工作信息 >> 正文
   
 
 
  工作信息第六期

 
 
 
来源: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 2009/12/15 11:12:31

上一条:工作信息第七期 下一条: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关于征集2010年度课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
 
 
 
(第  6 期)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办公室                            2007 .08 .15
目  录
 
 
一、“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二、领导、专家代表作“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三、“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胜利闭幕,章玉钧会长作研讨会总结讲话
  
 
四、“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活动寻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中区斑竹湾118号(乐山师范学院)     电话:0833-2270731     E-mail:gmryjzx@126.com
 
一、“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2007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巨人郭沫若诞辰115周年。为了更好的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先进思想文化资源,更扎实的推进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换,把郭沫若文化的研究与应用引向更深入的领域。7月22日至25日,“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郭沫若的故乡乐山召开。来自德、日、韩等国家和国内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及乐山本土的近100多名郭沫若研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参加这次盛会。此次会议由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乐山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由中共乐山市委宣传部、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具体承办。
7月23日上午,“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乐山师范学院副院长张元勤教授主持。中共乐山市委常委、副书记罗建安同志代表中共乐山市委、市政府莅临大会作重要讲话。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罗佳明同志、副市长徐建群同志出席了开幕式。乐山师范学院院长罗大玉教授代表大会主办方对参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代表蔡震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代表王富仁教授、日本郭沫若研究会代表岩佐昌瞕教授以及郭沫若之女、北京客家联谊会副会长郭庶英女士分别致辞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在随后的两天时间里,会议采用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在当代视野下,参会学者对郭沫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回顾与反思;着重探讨了郭沫若与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的关系以及郭沫若研究的资料文献建设问题,同时也对沫若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在会议召开期间,乐山师范学院沫若图书馆和乐山收藏家协会联合举办了郭沫若文化史料民间收藏展。中外专家学者还欣赏了乐山市打造的精品歌舞晚会“沫若乡梓风情”,并参观了乐山师范学院郭沫若研究特色数据库、沙湾郭沫若故居和乐山大佛景区沫若堂。大会得到了《中国文化报》、《四川日报》、《乐山日报》、乐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
7月25日上午,“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胜利闭幕。在闭幕会上,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四川郭沫若研究会会长章玉钧同志进行了总结发言并代表会议主办方致闭幕辞。
 
 
二、 领导、专家代表“ 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致辞
 
中共乐山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罗建安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今天,古老的大渡河水依然在弹奏着那滔滔不尽的诗篇,追忆着115年前诞生在这河畔并在这里成长的沫若先生。因缘会际,我们高兴地迎来了海内外众多研究郭老、关心郭老、热爱郭老的专家学者、嘉宾和朋友们。在此,我谨代表中共乐山市委、乐山市人民政府,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你们不辞辛劳参加今天的研讨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沫若先生是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一位巨人,也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更是我们故乡人民的骄傲。他集文艺家、科学家、革命家于一身,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他始终站在时代潮头,与时俱进,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中,矢志不移地引领先进文化力量。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繁荣发展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成果,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史乃至世界文化史的重要地位;他一生的探索实践,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他富有个性的创造精神至今激励着我们,给我们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乐山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郭沫若学术研究。支持和帮助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开展工作;搜集和保存有关郭沫若研究的重要文物资料;资助创办郭沫若研究专题刊物——《郭沫若学刊》,多次成功举办郭沫若学术研讨会。近年来,更是把深度发掘沫若文化资源作为加快全市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引导和支持沫若故里一一沙湾打造沫若文化城,积极支持开展各项郭沫若学术研究。乐山已经成为全国郭沫若研究的一个重要阵地。
“我要以松柏的态度来刻画出自己的年龄,能成为合抱的大木给天下的劳人以一片清荫,即使中途遭了电击或者枯死.我也希望它的残骸能够供给贫苦人一把取暖的柴”。当年郭老曾这样说道。今天,郭老离开我们已经快3 0年了,但他激扬的文字和对祖国、对人民、对故乡的深深热爱仍时时感染着、激励着我们。我们相信,站在时代高度,对沫若文化进行多视角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对沫若文化的丰富内涵全方位的挖掘和宣传,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文化强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热切希望这次研讨会,不仅成为我们学术研究、探讨交流的盛会,也成为我们促进感情、增进友谊的盛会。郭老充满激情、热爱生活、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必将在他的故乡乐山发扬光大,成为我们乐山、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文化和精神财富。
最后,再次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在乐期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乐山师范学院院长罗大玉教授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
在七月流火的酷暑季节,各位不辞辛苦,前来乐山光临“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国际学术研讨会”,十分令人感动。我谨代表乐山师范学院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
乐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年青的本科师范院校,地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所在地——乐山市,与享誉中外的乐山大佛隔江相望。学校占地995亩,设有12个教学系(院),3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1109人;2001年起正式招收外国留学生。学校获省、部、市级科研奖励100余项,在郭沫若研究、苏轼研究、旅游研究、世界遗产保护研究、胶囊催化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特色;在中药材种植新技术开发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学校建立了两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和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以及世界遗产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办有《乐山师范学院学报》、《郭沫若学刋》与《基础教育论坛》等公开发行刊物。2006年乐山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被专家组评为“良好”等级。学校连续四届荣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共四项。2003—2006年学校连续四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学校规划,到2002年发展成为涵盖文、理、工、教、经、管、法等学科,在同类院校中办学实力強、办学水平高,有教师教育学科优势和相当影响的地方多科性大学。
郭沫若是出生于四川乐山的世界级、跨学科的文化大师,著名革命家,杰出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在文学、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以及翻译领域,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众多卓越成就和建树,是现代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郭沫若经历和见证了二十世纪以来大半个世纪的中国风云变幻历史,他不断奋斗,不断探索的丰富而复杂的人生经历,浓缩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轨迹,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涉及领域最宽、影响最大的历史文化人物之一。以郭沫若研究作为突破口,可以解开许多中国现代文化之谜。郭沫若在现代中国社会革命进程中留下的正反经验,以及在革命斗争实践和学艺活动方面的成功及其局限,都是他留给后人可资借鉴的精神财富,都是新世纪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
郭沫若研究已经有80多年历史,已经达到并具有相当的高度和水平。进一步推进郭沫若研究的向纵深发展,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学术力量的介入和整合。今天,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的100余位郭沫若研究者济济一堂,在郭沫若故乡乐山,用当代视野对80多年的郭沫若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发掘文化巨人郭沫若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共商拓展、深化郭沫若研究的大计。郭沫若在上世纪20年代就说过:“国境以外,也还有人道,也还有同胞存在。”郭沫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学者在研究郭沫若,日本还成立了郭沫若研究会。本次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就是郭沫若属于全世界的一个证明。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郭沫若研究不仅有益中国现代文化发展,而且也有益人类文明进步。
乐山师范学院作为郭老故乡的高校,研究郭老、宣传郭老,开发郭沫若文化资源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校成立郭沫若研究机构已有20多年历史。郭沫若研究已成为我校的科研特色之一,对我校的校地合作和学科建设,都起到积极作用。这次大会的召开,是我校郭沫若研究者的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一定会有力地推动我校的郭沫若研究上一个新台阶。
预祝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大会圆满成功。
 
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北京郭沫若纪念馆蔡震研究员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
值此“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对于研讨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为20世纪的中国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所以值得我们去研究。如果从对于《女神》的评论与研究算起,郭沫若研究已经有了八十余年的历史。在这由几代学人书就的一段学术史中记载着丰硕的成果,当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乃至还留有需要去开拓的领域。而在历史的脚步已经迈进21世纪的今天,如何赋予郭沫若研究以当代意识,更是摆在研究者面前重要的课题。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总结。
今年恰逢郭沫若诞辰115周年,在他的家乡举行这样一个学术会议,也具有纪念的意义。相信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将会推动郭沫若研究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代表、汕头大学王富仁教授的致辞(摘要)
王教授指出,郭沫若是一个百科全书似的人物。他所设计的文化领域非常宽泛,如文学、文艺思想、考古、历史、古代哲学、古代学术、政治史、书法、翻译等等。因此他的文化大家的身份是毫无疑问的。
在肯定郭沫若研究取得成绩,特别是文革初期的郭沫若研究一度出现的十分繁荣现象的同时,王教授也认为目前郭沫若研究正处于低谷期。面对这种情况,研究者应该调整思路,找到郭沫若研究的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并对目前的研究困境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研究者转换思路,重建郭沫若研究新局面。
王先生认为,一个研究对象,不管他是多么伟大、成就有多高的人物,我们首先都应该从零开始对他进行研究,而不是从他的评价已有的某个高度开始;其次是应该把研究者当成一个“人”来研究。比如二十世纪中国的革命道路就是从摸索中走出来的,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谁也没有完全的把握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然而每个人都是在成长的。所以郭沫若作为一个“人”,他身上的伟大与渺小,善与恶,都是并存的,我们不能单纯的把他当做政治和文化的明星来赞颂,我们应该恢复他作为“人”的真实面目,看他给我们提供了那些成长的经验和教训。从这个角度讲,郭沫若研究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最后,王先生建议研究者应该抛掉学院派的固定的价值观念。比如,现在学术界对周作人的推崇和对郭沫若的冷淡就值得人思考,到底周作人价值大还是郭沫若的文化价值大?王先生认为郭沫若在抗战初期回国表现出的觉悟,以及他敢说敢做,不粉饰自己,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等个性都如孩子般真纯、可爱。而这种个性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呼唤的青年个性。可以说,郭沫若是中国现代青年文化的代表人物。
 
日本郭沫若研究学会会长、日本熊本学园大学岩佐昌暲教授的致辞
今天,在郭沫若先生的家乡,他的诞生地,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郭沫若先生诞生115周年。我代表日本郭沫若研究会讲几句话。
首先,我要向举办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乐山市人民政府、乐山师范学院以及为举办会议做了大量工作的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和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谢!
回顾中国的现代文学史,很多作家的文学生涯便是一部中国现代史。而日本的多数文学工作者则逃避社会,从社会的外部作为观察者客观地描写社会,这一点与中国显然不同。我刚才说过,文学生涯便是其国家的历史,讲述该文学工作者便是谈论该国的历史,这样的作家不在少数。但是,从现代文学的萌芽期,经历了文学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相当长的各个时期,处于时代潮流的最前端,开创了各个时期的文学的人绝不是多数。郭沫若便是这极少数杰出的文学工作者的代表。
他的活动不仅仅限于文学。在历史学、哲学、考古学、文字学等人文学科的许多领域建立了诸多让人惊叹的成就。此次会议的《请柬》上称郭沫若为“中国现代的文学巨人”,从他的业绩来看,此评价可谓得当。从大会通知的此次会议的议题来判断,主办者的意图似在回顾此文学巨人的研究史,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从21世纪的视野继承他的文化遗产,创造有益于时代的新的文化价值,找出适应21世纪的郭沫若研究的前景。我认为这个主题很合时宜,且很有意义。所应邀参加这样有意义的大会,在深感光荣的同时,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日本郭沫若研究会,是2003年结成的研究人员组织。我们的组织不大,但成员大多是活跃于日本各个大学的郭沫若研究人员。
这次会议除我以外,还有藤田梨娜副会长,武继平事务局长等人参加。我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我们与中国的郭沫若研究人员加深学术交流,增进友谊,为21世纪的郭沫若研究建设和前进而共同努力。我殷切期望大会圆满成功,从而成为日中研究者共同的起点。
我确信有各位的努力,大会一定会圆满成功!
 
郭沫若之女、北京客家联谊会副会长郭庶英女士的致辞(摘要)
我的父亲是客家人,从父亲的经历来看中国的革命来之不易。我主要重新强调郭沫若一生对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如:创建中国科技大学倡导科学建国;参加北伐、南昌起义等革命活动并在革命低潮时期入党所表现出的高度爱国精神、民族责任感;解放后对世界和平运动做出的积极贡献;对青年后进的扶持等。
我们应重申郭沫若研究的价值,郭沫若是一个把现代文学和历史文学结合起来,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把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结合起来的一个重要文化人物。
 
 
三、   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四川郭沫若研究会会长 章玉钧作研讨会总结讲话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在到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们的积极参与和会议各主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这次学术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马上就要闭幕了。在郭老诞辰115周年之际,我们能欢聚在风景如画的沫若故乡,切磋学术,交流友谊,是乐山市领导和乐山师范学院发起这次盛会并热情相邀而结下的缘分。因此,我建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向会议的东道主——中共乐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和乐山师范学院表示由衷的感谢!
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正如大家所熟知的,当今世界是经济走向全球化、现代化,政治趋于多极化,文化日益多元化的时代。当今中国正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继续向现代化迈进,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意味着站在当下历史语境和时代现实中,以开放、包容、求是、创新的理念和“理解的同情”的心态,对郭沫若的生平、著作、思想、事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实证性、综合性的审视和研讨,深度发掘郭老留下的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同时汲取他在那个时代主客观条件下形成的经验和教训,以求发展先进文化,造福于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实现这一宏愿,需要壮大研究的队伍,整合研究的力量,进行长时期艰苦扎实的工作,不可能短时间奏效。应当说,这次会议为这个长远的学术工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参加过中国郭研会近年来在吉林、北京、青岛召开的几次研讨会,学术氛围都很浓,这次会议尤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海内外专家学者踊跃参会,中、日、韩、德四国学者共襄盛举。与会的专家学者80余人,其中远道而来的海外学者11人,以岩佐昌暲会长为首的日本郭沫若研究学会组团参会。来自国内各地的学者也比往次增加,有不少新的面孔。在社会心态相对浮躁之时,有这么一批年轻专家志愿走进郭研队伍,这的确是难能可贵,值得欢迎的。
(2)这次会议的学术性和丰富性很突出,超过以往。论文不仅数量多,更有相当的深度。80多位参会的学者就提供了60多篇论文,印成341页16开的交流论文集。这些论文言之有物,精彩纷呈,有的采用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有的发现了鲜为人知的史料,提出了颇有新意的观点;有的通过比较和反思,揭示了发人深思的新问题;有的关注沫若文化的应用,对沫若故乡建设文化强市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研讨内容丰富扎实,时间安排紧凑,气氛热烈和谐。不到4个半天的大会研讨,有40多位专家发言,并由12位主持人做了精彩扼要的点评。为了使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昨晚还抓紧晚上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十多位学者发了言,小组召集人在今天大会上综述了讨论的见解。通过研讨,既在大量问题上形成了共识,也对有些问题看法不一致,虽然来不及详细展开讨论,但这些不同见解形成的张力,将会促使人们深入思考,是非常有益的。
(3)学术研讨和文化采风密切结合,以感性体验促进理性思考。东道主组织我们踏着沫若先生当年的脚印,参观了沙湾郭沫若故居,凌云山大佛和沫若堂,观看了展示沫若诗文精彩片断和沫若乡梓风情的歌舞,还参观了乐山师范学院和乐山收藏家协会组织的沫若文化史料民间收藏展。到会的学者无不对乐山的“四名”——名山、名佛、名人、名城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限于时间不足,加上本人对各位的高见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消化,我不准备在这里对丰富多彩的论文和发言逐一进行推介和点评了。大体上说来,研讨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是对郭沫若研究的现状、收获、困境和发展空间进行回顾和总结。有的借鉴波普尔“3个世界”的概念,探讨郭沫若研究的学术疆域,对8个板块条分缕析,肯定成绩,找出“短板”,指明深化研究的方向;有的揭示当前郭沫若研究遭遇到某些非理性现象,如在个别人的无端指责、全盘否定下,把郭沫若的形象歪曲得完全失真,他呼吁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的回归,对郭沫若的功过是非,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有的从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两个方面对郭研的偏颇和不足进行反思,认为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棒杀和弃绝都发现不了真实的历史,强调要警惕翻过来、掉过去的二极对立思维。
二是专家们一致认为史料的发掘和鉴别是学术进步的根本。不少学者花大功夫进行郭老生平中具体史实的考证和有关史料的挖掘。一位知名的郭研专家几年来一直钻研和思考郭沫若在日本的留学十年和流亡十年,对郭沫若之所以成为郭沫若,有极大的关系和影响,这次提交的论文,又在这个郭研学术领域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继续开拓,既提出了不少具有很大探索空间的新问题,又提供了一些新的史料线索。日本郭研群体的系列发言,恰好同这位专家的见解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他们致力于追寻郭沫若在日本期间涉及的人和事的真相,连郭沫若当时爱唱的一首歌、住过的一间房也不放过,在考证上颇见功力,凸显出重视材料梳理,论证细密周详的学术风格,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三是到会学者普遍关心郭沫若研究的文献建设,认为经过20年时间推出的38卷本《郭沫若全集》,加上已出版的佚诗、佚文、书信、书法等集子,为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资料,但从学理上审视,仍存在全集不全,编排欠科学性,文字多处改动未注明等缺陷,建议尽快出版全集的补遗本、集外集,出版全集的译文篇以及建国后讲话的选编,出版著作的汇校注释本及手稿的影印本,有的建议重编出版更完善的郭沫若全集。学者们希望年谱长编早日问世,希望建国后的郭老有关档案文献(如日记、书信)能为学术研究者使用,希望加强郭研网站和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为郭沫若研究搭建共同的学术平台,提供更便捷的条件。
四是多角度审视郭沫若的作品,既有不少专家进行宏观的综合的研讨,更有许多学者针对具体作品作细致的分析。有的认为,“本着内心的要求”,怀着激情与困扰选择文学之路,是创造社一代留日作家与鲁迅一代的重要区别,并对分析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论争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有的认为,“自我本体化”是郭沫若从《女神》到《屈原》一线贯穿的本原精神,这一本原精神有复杂的谱系,也体现了郭沫若对这一复杂谱系的有效整合。有两位学者着力于追溯郭沫若对巴蜀文化、对蜀学的传承,探讨巴蜀文宗思维传统与郭沫若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之间的内在联系。还有几位专家关注郭沫若审美趣味中的和谐境界,突破只强调郭沫若歌颂“叛逆”、“暴力”、“狂飚突进”的片面视角,展现郭沫若其人其文最感人的内在品质是包容和谐之美,民主平等、与人为善之美。为了倡导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应当更重视郭沫若提供的和谐思想文化资源。《女神》问世80多年来,一直是郭沫若研究说不完的话题,这次会上也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考证和阐释这一名著。有的联系郭沫若同期的未编进《女神》的诗作,探索他的早期诗风、诗艺选择和白话新诗的可能性;也有把集内、集外的诗作结合起来考察,发现郭诗具有的反殖民统治的特点。有的不愿停步于揭示《女神》与五四时代精神的关系,而从郭沫若个人的生命体验的角度作出解读,认为它是“男人的生命歌唱”,或是“个人溶入大自然的独特的、个性化的生命的歌唱”。有位学者就《女神》中的乐山方言进行了饶有兴趣的分析。还有的关注闻一多对《女神》的评论及后来郭沫若对闻一多的评价,对这两位“学者、文人、斗士”的精神对话进行研究。
五是到会专家关注沫若文化的开发、利用、宣传和普及,还对沫若故乡如何依托郭沫若为杰出代表的名人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进行了专题讨论。乐山市和沙湾区党政领导非常重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将在进一步论证和规划后,逐步付诸实施。
总之,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得很成功,堪称硕果累累,美不胜收。当然,我们主办单位在具体的组织安排上有一定疏漏和不周全的地方,敬请专家、学者们批评和谅解。在会议内容上,一次短短的会议,不可能要求面面俱到。郭老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人物,一生的学术成就涉及许许多多的领域,这次会议的论文大多是集中于现代文学领域,只有个别论文是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方面的。即使是现代文学领域,会上言说的重点也较多是在早期诗作《女神》上,论述小说和历史剧等创作的论文很少。对于“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这个主题来说,这种研究的不平衡现象既是郭研现状的一种反映,也可以说是会议的一点不足之处。
不过,我又想到另一层意思,顺便求教于各位专家。我认为,说这次会上文学论文多、史学论文少,也只是一种相对的说法。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论文又何尝不是史学(文学史、文化史、艺术史、人物史等等)的成果呢。当然,每门学科都有各自的任务、标准、规范和方法,不能混同和取代,郭沫若研究是一种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但我记得,马克思曾经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而历史可以从相互联系的自然史和人类史两个方面来考察。郭沫若作为上个世纪的历史人物,对他的生平、事业、著作、思想的研究,理应归入人类史的范畴。在这个意义上,郭沫若研究,或一些同志向往建立的郭沫若学,本质上属于历史学科。何况具有历史癖的郭老,他的文学作品有深厚的历史内涵,他的历史剧、历史小说等多为史学研究的转化成果。他的著作(包括自传、日记等)是时代的投影,反映着中国现代史的轨迹,包涵着丰富的有待考证的史料。如果没有史学的素养和功底,对郭沫若文学创作的研究,在理解的深度和评价的准确度上恐怕会打折扣。重视史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从刘知几到章学诚,都强调史学家要有史才、史学、史识、史德,郭沫若的才学识德既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又有时代的局限和令人诟病之处,这些都已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那么,作为研究主体的我们,要不要有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提升自身的修为呢?历史学的生命在于真实。最重要的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不溢美,不虚恶,力求知人论世,呈现历史时代和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力求接近和还原历史的真实。为什么近年来对郭沫若以及对鲁迅等的评价出现天上地下那么大的反差,除了社会文化生态变迁,人们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出现了以远离崇高、颠覆权威为时尚的潮流之外,以研究者自命的个别人缺少基本的史德,肆意编造和炒作,算不算一个重要的原因呢?严肃的历史研究,应当以丰富的、经过鉴别的史料为基础,从中引出有根有据的观点和结论,而不是先主观设定一个概念框子,加以泛化,拼凑一些材料作为论据,随意褒贬,好走极端。郭学界的同仁要有历史的眼光和良史的风范,像前辈学者那样刻苦治学,勤奋地细抠原典文献,坚持下功夫收集、整理、鉴别、运用相关的史料,广泛地吸取中外文化的甘乳,锻炼提高自己的史识,尤其是严守学者的学术道德,增强以学术为天下公器的理性和责任心,那么,就可能共同找到更多的学术突破口和增长点,拿出扎实的学术成果乃至传世的学术精品,把郭沫若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不打算说把郭研从低谷推向高潮,因为高潮里可能有大量的泡沫,低谷里可能出高产的庄稼,郭研不可能成为家喻户晓的显学,研究者要甘于守望田野,默默耕耘,关键是要有更多站得住的学术成果。我愿以此与在座的老中青学者共勉。
以上发言纯属急就章,不妥之处,希望批评指正。
 
 
四、“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活动寻踪
 
8 月23日 上午  海内外专家相聚嘉州    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
由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乐山师范学院主办,乐山市委宣传部和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承办的“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心城区金海棠大酒店召开,来自德、日、韩等国家和国内的近70多名郭沫若研究学者齐聚一堂,纪念郭沫若115周年诞辰。为推进郭沫若研究的发展,研讨会还就“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进行了国际学术研讨报告。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罗建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罗佳明,副市长徐建群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
罗建安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一位巨人,也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更是我们乐山人的骄傲。他集文学家、科学家、革命家于一身,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他始终站在时代潮头,与时俱进,在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成为引领先进文化的力量。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繁荣、发展而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他以一生的探索、实践,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值得思考的一些重大问题,他富有个性的创造精神至今激励着我们,给我们以启示。乐山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郭沫若研究,积极支持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开展工作,收集和保存有关郭沫若研究的重要文物资料,资助创办郭沫若研究的专题刊物——《郭沫若学刊》,多次成功举办郭沫若学术研讨会。近年来,我市把深度挖掘沫若文化资源作为加快全市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引导和支持沫若故里——沙湾弘扬沫若文化,积极支持开展各项郭沫若文化学术研究,我们相信,通过对沫若文化的全方位挖掘,一定能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研讨会上,罗佳明就“郭沫若研究的学术疆域及其研究现状”进行发言。他指出,在当代视野下,郭沫若研究要更注重现实,要更加客观,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研究,研究郭沫若的物质感悟,精神思想、文学创作方面的思考。
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代表蔡震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代表王富仁教授和日本郭沫若研究会代表岩佐昌瞕教授、郭沫若之女、北京客家联谊会副会长郭庶英女士分别致辞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随后,与会代表在研讨会上进行学术交流,他们从文化思想、文学创作、史学研究、历史评价以及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等方面探讨了郭沫若与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的关系,提出关于对郭沫若研究的学术方面要进行反思的问题。多数代表认为,应该将郭沫若作为一个活动在20世纪转型时期中国的文化人,对其政治理想、美学思想、文化心态进行深入的分析。一些代表结合对郭沫若研究的具体文本,介绍了近20年来从各个角度、多元化的视角下,对郭沫若研究的学术成就,并提出了当代研究郭沫若的紧迫性、创造性,以及进一步挖掘郭沫若研究资料等方面具有启示意义的观点。会议采用边讲边评的方式,全场气氛十分活跃。
8 月23日 晚   感受沫若乡梓风情   体验海棠香国山水
参加“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中外专家学者还欣赏了乐山市打造的精品歌舞晚会“沫若乡梓风情”,演员的精彩表演获得了中外专家、学者的热烈掌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罗佳明观看了演出,并与中外专家学者一起登上舞台,祝贺晚会演出成功。
当晚的文艺演出分为上下两篇。在以“沫若情怀”为主题的上篇中,有乐山师范学院沫若艺术团表演的大合唱《天上的街市》、《请樱歌》、《峨眉山的白雪》和历史剧《棠棣之花》片段,还有市歌舞剧团和市交通局艺术团献上的诗乐舞《沫若·女神》片段——《大渡河纤夫》、《送别》和《雷电颂》,充分展示出了郭沫若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怀。下篇“故乡情韵”则展示出沫若故乡的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海棠香国”女子民乐组合表演的《海棠谣》、彝族女子集体舞《撒拉罗》、彝族男子集体舞《诺苏惹》等节目把观众带进了乐山乐水之中。最后,歌舞《和谐嘉州好风采》将整台晚会推向了高潮。
 
8 月24日 下午   史料民间展上细鉴赏  沫若故里寻足迹
参加“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7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走进乐山师院沫若图书馆,参观由乐山收藏家协会和沫若图书馆主办的郭沫若文化史料民间展览,当专家学者们看到诸如上海野草出版社的初版本《甲申三百年祭》,群益出版社的初版本《凤凰》,较为完整的《创造周报》,《创造月刊》……等珍贵史料时,都十分激动。不少专家学者拿着珍贵的各种版本,细细鉴赏,舍不得离开。
  乐山的收藏家们把自己收藏的郭沫若书刊分为6个专题,分别是郭沫若著作,郭沫若译著,选载郭沫若作品的书籍,刊登郭沫若著作的期刊,出版郭沫若研究成果的书刊,郭沫若或与他有关的手稿,其中许多重要的书刊,都是首次展出。乐山收藏家协会会员廖金福告诉记者,他是一名郭沫若迷,他收藏的许多郭沫若珍贵书刊,都是数十年来靠跑市场和邮购两种方式购得。
  本次展出的郭沫若文化史料、书刊共139种,238册(件),其中,解放前的书刊55册,非常珍稀的初版本有15册。专家学者表示,这些书刊非常珍贵,不仅具有收藏价值,而且对郭沫若研究也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在参观完郭沫若文化史料民间展览,“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70多名中外参会专家学者又走进位于沙湾城区的郭沫若旧居,探寻沫若足迹,感受“少年沫若”。
郭沫若旧居位于沙湾镇沫水街中段,背负绥山,面向沫水。旧居是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四进穿斗木结构平房,36间,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是一座古朴风雅的民居。
  专家学者走进大门,便见一楹联: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直。再进一门,又见楹联:事以利人皆德业,言堪持赠即文章。专家伫立良久,思索楹联丰富的内涵。一名专家表示,童稚时代的郭沫若受到这样良好家教的熏陶,对他的成长肯定大有裨益。
  在厨房中,有水井、石磨、蒸笼、甑子以及锅碗瓢盆等灶具,这是旧时四川西部民居的典型厨房,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专家们据此推测,当年郭家具有较为殷实的家境.
  家塾绥山山馆内,有香炉、烛台,屋内安放两张四方木桌、一张四方小桌以及木凳,为老师讲台和学子的课桌。少年郭沫若在此读了8年书,每天听讲、背书、习字。郭沫若在此受到严格的旧式教育。专家们走到这里时,站在绥山山馆前的大树下,神态庄重地观看那些朴实的木桌木凳。也许,在他们心中,正回忆着郭沫若那激情澎湃的诗歌和他那豪放的书法。
  导游带着专家学者们还一一参观了“博物馆”、“中日友谊馆”、“沫若书画馆”、“沫若书法石刻碑廓”等专题展室。这些馆内,收藏了反映郭沫若一生奋斗经历的图文资料;收藏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专家、学者、文人墨客到旧居参观时留下的题词、书法,艺术家书画佳作收藏颇丰,专家们对这些颇感兴趣,还互相议论,看到精彩处,还来两句喝彩。
  参观后,数名专家都建议,“博物馆”较陈旧,可考虑进行修缮,并尽可能增加有历史价值的物件,同时,当地政府应该在如何增加郭沫若旧居的旅游特色上下工夫,做一些精美的有关沫若文化的手工品,这样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这里来。中国文学研究会原会长王富仁则表示,郭沫若旧居保持得很完整,面积也较大,难能可贵,和鲁迅旧居相比,也不逊色,各有特色。
 
8 月25日 上午    “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胜利闭幕  章玉钧会长作研讨会总结讲话
在闭幕会上,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原省政协副主席章玉钧致闭幕词。他表示,这次会议的学术性很突出,超过往届。本次研讨会内容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对郭沫若研究的现状、收获、困境和发展进行回顾和总结;二是专家一致认为,史料的发掘和鉴别是研究沫若学术进步的根本;三是到会学者普遍关心郭沫若研究的文献整理;四是多角度审视郭沫若的作品,既有不少专家进行宏观的综合研讨,更有许多学者针对具体作品做细致的分析;五是到会专家关注沫若文化的开发、利用、宣传和普及,还对沫若故乡如何依托沫若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进行了专题讨论。乐山市和沙湾区政府非常重视专家们的意见,将在进一步论证和规划后,逐步付诸实施。
  章玉钧会长最后希望与会专家能找到更多的学术突破口,拿出扎实的学术成果乃至传世的学术精品,把郭沫若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上一条:工作信息第七期 下一条: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关于征集2010年度课

 
 

蜀ICP备10014223号 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7 郭沫若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