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简介 沫若简介 工作信息 管理制度 课题管理 学术研究 应用推广 下载专区 特色资源
 
  首页 >> 应用推广 >>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乐山沫若文化研究与推广

 
 
 
来源: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 2009/12/21 16:18:09

上一条:纪念郭沫若同志诞辰118周年 下一条:乐山师范学院改编自郭沫若诗歌的大合唱《青年和春天》

 
 

改革开放以来乐山沫若文化研究与推广
陈  俐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他的一生,浓缩了中国近现代社会风云变幻历史,他所进行的大量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文化巨人。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郭沫若研究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其间有大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郭沫若逝世后的八十、九十年代,形成了郭沫若研究的高峰。乐山市沙湾区是郭沫若的故乡,沫若文化无疑是我省、我市极其宝贵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乐山进行沫若文化普及性宣传和提高性研究,有着许多其它地区不可替代的优势。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化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在这种情形下,乐山沫若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推广,迎来了日益繁荣的景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由于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乐山地方学者,文化工作者持续不断的努力,乐山的郭沫若研究在全国范围产生较大的影响,乐山沫若文化的宣传推广也为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0 年来,乐山对沫若文化的研究和弘扬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 1979 年—— 1992 年,以郭沫若重大成就的宣传纪念活动为载体,彰显郭沫若重大社会价值和名人效应。
郭老逝世一周年后,由四川大学和乐山地区、乐山市(县级)联合主办的郭沫若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79年6月在郭沫若的故乡乐山举行。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90多个单位的学术研究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文化新闻出版工作者130多人出席了会议。收到的33篇学术论文涉及到了郭沫若研究的各个方面,在郭沫若生平史迹和思想发展,文学、历史学、中外文化关系方面的研究,出现一些堪称奠基性的成果。这次会议拉开了新时期全国郭沫若研究的序幕,在郭沫若研究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1982年11月15日至18日,在郭沫若诞辰90周年之际,四川省文化局、四川省文联、四川省作协、乐山地区行署、乐山市政府、乐山市文管所、郭沫若旧居七个单位,在乐山大佛寺联合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全国80个单位的各界人士160多人参加。代表们进行了学术交流座谈;参观了“郭沫若遗墨、郭沫若诗意书画展”和郭沫若旧居。乐山地区文工团为大会首场演出了自创话剧《戎马书生》。
1992年郭沫若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将郭沫若宣传活动推向高潮。四川的主要纪念活动集中在乐山开展。10月21日在乐山市政府礼堂召开千人纪念大会,到会的有全国各地社科界、文艺界、大专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四川省、乐山市党、政领导及乐山城区师生代表,日本市川市副市长平野义雄、议长小屋敷正明、日中友好协会会长松永翁以及郭老亲属郭博、郭庶英等200多位中外来宾。国内14家新闻媒体前来采访报道。上海市图书馆、北京郭沫若旧居、乐山市文管所联合举办了“郭沫若生平事迹及著作版本展”;还有书画展、邮票展;还组织上演中型舞剧《梅花·樱花》和大型音乐曲《女神之韵》;同时还展播了反映郭沫若生平活动和成就的电影、电视剧和电视专题片。沫若故里沙湾、郭沫若的母校乐山一中和乐山师专也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1992 年以后,对郭沫若作为一个文化个体的研究和普及,提高到对由郭沫若所代表的文化精神的认识,郭沫若所留下的精神财富被看作具有重大政治和文化意义的文化现象。“沫若文化”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乐山进入“沫若文化”物化形态的研究和开发的新阶段。
沫若文化作为乐山独有的特色文化资源,作为乐山及巴蜀名人文化的典型代表,如何与乐山其它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创造乐山的优势文化产业,为乐山党政部门和专家学者所关注。乐山的郭沫若研究和宣传普及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向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
1998年在乐山大佛寺召开“郭沫若与乐山旅游座谈会”。2003年,乐山市沙湾区委、区政府与来自成都、乐山、沙湾专家学者专题研讨对沫若文化资源的开发。原省政协副主席、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会长章玉钧围绕沫若文化资源与乐山其它优势资源的内在关系,就如何铸造沫若文化品牌,提出许多许多真知灼见。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沫若文化资源与城市文化资本》、乐山师院教授杨胜宽《关于经营沫若文化资源的思考》、税海模教授《沫若文化的三个向度及其开发》,地方文史专家魏奕雄《充分发挥郭沫若等名人的文化资源在旅游中的作用》等文章,从理论到实践对沫若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变贡献了很好的思路。
2005年,中共乐山市委宣传部主办“建设乐山文化强市,弘扬沫若文化”研讨会,提出弘扬沫若文化、推进文化强市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明确了将沫若文化建设作为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提升乐山旅游文化魅力的重大突破口的具体思路,那就是:齐心协力,强势推进,步调一致形成社会合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努力提升市民文化品位;取其精华,大胆开拓,强力打造文化旅游优势品牌;搞好规划,突出特色,融入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等。成都和乐山两地学者纷纷建言献策,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谭继和先生认为沫若文化可以发展成多种产业,可以建立“红花绿叶枝干常青树”的文化旅游发展观。 “红花”代表以沫若文化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绿叶代表生态文化、具体到乐山就是世界双遗产、沙湾古镇、海棠香国、三江汇流。“枝干”意指历史文化旅游。将沫若文化与生态文化、历史文化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原乐山市文联主席王大华先生提出编缉《走近郭沫若》,加强郭沫若旧居的建设,争取成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魏奕雄先生则建议,选取郭沫若经典名篇,编制乡土教材,在乐山中小学开设地方文化课程,让郭沫若家乡的孩子走近郭沫若。使沫若文化的弘扬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税海模教授认为可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条腿走路,分别出版“弘扬沫若文化丛书”和“沫若学建设丛书”。这次会议将弘扬沫若文化与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紧紧联系起来,将扎实的学术研究与具体的实践措施结合起来,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
经过乐山学者近三十年的努力,乐山在郭沫若与传统文化、郭沫若与区域文化、郭沫若与旅游文化、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方面,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特色。乐山沫若文化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所积累的的经验主要表现在:
一是将郭沫若的文化遗产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各项普及推广活动,以此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宣传
郭沫若研究和宣传普及活动,一开始就是在各级党政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参与下进行。党和政府代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超越了一般学术研究和文化开发的层面,一直将沫若文化中的先进性要素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展开宣传教育活动。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谢世杰在郭老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上,提出学习和发扬郭沫若的爱国主义精神,善于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精神;积极学习和发扬郭沫若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的精神。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章玉钧归纳了郭沫若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者的基本精神。一是有对国家、对人民坚贞不渝的赤子之心,二是有吞吐中西文化的开放心态,三是有终生一以贯之的创新精神,四是有锲而不舍的开拓精神。并将沫若精神以“开贞、开放、开创、开拓、”概括之。中共乐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罗佳明将沫若文化的内涵具体地界定为:爱国爱民、身体力行而鞠躬尽瘁的品德;热情洋溢、追求真理而大胆创新的精神;积极进取、不甘落后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豪不妥协地与旧传统决裂,努力开创新时代而勇往直前的革命斗志。在郭沫若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的指导上,原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识途在历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反复强调,第一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观点,知人必须论世;第二要把郭沫若从神和鬼的形象解脱出来,还他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沙湾区在机关干部中开展了“读沫若书籍,弘扬沫若精神”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了“沫若文化伴我成长”主题系列实践活动,在群众中开展了“探访郭沫若笔下的美女峰·茶溪·故居”观光考察活动。乐山师范学院在学校和沫若故里的沙湾中学多次举办“沫若诗歌朗颂会”。学校沫若艺术团排演了郭沫若的戏剧诗歌、音乐节目,多次参加大型校内外演出活动。特别是2006年大型诗乐舞剧《沫若·女神》作为乐山文化强市的一项重点工程,由中共乐山市委宣传科精心策划运作,并取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大力支持。《沫若·女神》在成都、北京成功公演,在全国范围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
二是以主办或联办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为凝聚力,在沫若文化建设上与地方高校、学术团体的互动合作,以促进学术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整体提升地方文化的品味和实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乐山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几乎每年都由乐山与全国各学术团体科研机构等联合主办或承办、协办郭沫若研究重大学术会议。比如“郭沫若与爱国主义”(1983)、“抗日战争时期的郭沫若”(1984)、“郭沫若与传记文学”(1986)、“郭沫若与中外文化”(1987)、 “郭沫若与传统文化”(1990)、“郭沫若与中国科学文化”(1992)等。“郭沫若与新中国”、“郭沫若与新世纪”( 2001年乐山大佛文管所协办)“纪念郭沫若诞辰110周年暨郭沫若与20世纪先进文化”(2002)等。特别是2007 年在乐山召开的“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研讨会,参会代表有来自日本、韩国、德国和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的郭沫若研究专家近百人,就百年来郭沫若研究的主要成果及代表性观点进行回顾、总结、反思。好些研究成果打破了近年来郭沫若研究停滞、沉闷的局面,把许多重大问题的讨论引向了深入。
在沫若文化的研究和应用开发的过程中,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郭沫若研究队伍。这支队伍广泛地吸纳了各领域、各层次的人才,有党和政府的领导型专家,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型专家,还有来自地方基层的文化工作者。这种研究队伍的结构,大大拓宽了郭沫若研究的领域和角度。乐山学者在郭沫若与中国传统文化、郭沫若与地域文化郭沫若思想文化研究、创建郭沫若学方面,都有相当的学术建树,形成自己的特色,以自己的独有的姿态占据了令人瞩目的地位。乐山地方文史专家康鉴、唐明中整理出版了《郭沫若少年诗稿》;黄高彬、唐明中整理出版了郭沫若留学日本时与家人的通信《樱花书简》。唐明中先生的《郭沫若家族入蜀时间及世系考》,康鉴、唐明中《郭沫若少年诗稿著作年考》,乐山市志办编写《乐山史志资料》、乐山市政协编印《乐山文史资料》沙湾政协编印的《沙湾文史》等,对郭沫若家族各方面的考证及各种回忆录等,为学界了解郭沫若青少年时期、抗战时期生平活动及性格成因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史料,成为全国郭沫若研究起步阶段最重要的成果。
郭沫若研究队伍的组建和培养方面,地方性高校乐山师范学院则起到重要作用。学院一直将郭沫若研究作为重点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从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并随时关注学校内队伍成员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以建立一支合理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学术梯队。乐山师范学院学者税海模对建立郭沫若学的倡导与思考,对郭沫若与传统文化的研究;陈晓春、税海模、杨胜宽教授在地域文化与郭沫若的关系,以及郭沫若的文化精神与人格研究方面,在全国学术界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处在领先地位。2004年以来,杨胜宽、陈晓春、税海模等先后主持四川省社科规划办课题、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课题共4项。税海模、陈俐一直坚持在乐山师范学院开设沫若文化研究的专业课程;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一直坚持搜集、整理、编辑郭沫若研究资料索引,建立郭沫若研究的特色数据库,为国内外学者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005年11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中心正式成立。这是乐山第一次成立的以郭沫若文化资源为研究和开发对象的科研实体。这一实体以对沫若文化从科学研究到文化产业开发等全方位的介入、成为乐山沫若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中心面向国内外接受郭沫若研究课题申报、评审并负责管理;郭沫若研究中心成立后,接受并资助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申报郭沫若研究课题31项,先后完成或在研四川省社科研究课题、四川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课题共5项。出版郭沫若研究著作5部;与乐山市文化局合作编写的普及读物《文豪郭沫若》;与乐山电视台合作拍摄长达1个小时的电视专题片《建国后的郭沫若》。
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从成立到不断发展壮大,与乐山沫若文化建设密不可分,两者间的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成为区域性文化建设与学术团体活动合作的成功范例。1986年11月,乐山郭沫若研究会与成都的四川省郭沫若研究学会合并为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会议秘书处先后挂靠于乐山大佛管委会和乐山师范学院。乐山关于沫若文化的每一次重大活动,都离不开四川郭沫若研究会的支持和参与。学会的重大学术活动也离不开乐山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在人力、财力方面的资助。1987年5月,在原来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会刊的基础上,经国家新闻总局批准,全国唯一的郭沫若研究的专题刊物《郭沫若学刊》(季刊)正式创刊。在“发刊词”中,正式提出将把郭沫若遗留下来的所有精神财富,包括他在各方面的活动分门别类地、系统地加以研究,试图建立“郭沫若学”。《郭沫若学刊》作为重要媒介研究平台,一直坚持严肃的办刊方针,团结和凝聚了全国郭沫若学术研究力量,对海内外郭沫若研究做出不可低估的贡献。
三是以宣传普及沫若文化为契机,提高乐山的知名度,加强了与国内外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
从乐山几次规模较大的纪念活动的盛况来看,全国媒体非常重视对此活动的报道宣传。1992年10月乐山举行隆重纪念郭沫若诞辰100周年的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近20家新闻媒体相继刊载、播放了100多篇反映纪念活动的报道,四川日报还出了纪念专版。新加坡《星岛日报》、菲律宾《商报》、泰国《京华中原》报、秘鲁《公言报》、香港《大公报》等多家媒体也报道了这次纪念活动盛况。《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四川日报》、《教育导报》也先后报道了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的成立及其学术活动。乐山与日本以郭沫若为纽带,与郭沫若当年居住的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多次开展互访或学术交流活动,乐山成为中日友好交流的窗口。
在总结上述经验基础上,我们更期待于:
充分整合、系统规划、开发乐山“四名”文化资源,真正将“沫若文化”纳入乐山旅游景点的布局和线路,铸成乐山城市之魂。
尽管我市在以沫若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导向,推进文化强市的战略方面,采取了大量强有力的举措,如1992年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乐山广场“凤凰涅槃”中心雕塑,大佛景区“沫若堂”的建设,大型诗乐舞剧《沫若·女神》在成都、北京等地的成功公演,都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关郭沫若的收藏品在收藏品市场上价格飚升。但是,我们还需看到,对沫若文化的宣传和主要还局限在较为狭小的范围内,还缺乏用人民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与传播,还没有找到一种很好的方式,将沫若文化融入乐山市旅游基本格局中,以吸引广大游客。
除了在城市硬件建设方面(城市主题公园、博物馆、公共场所中的雕塑、文化景点中的各种设施等)投入资金进行运作,将沫若文化打造为有形的物质形象外,还应特别注意对沫若文化资源进行信息化处理和传播,以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沫若文化软性产品的开发,(网站、音像成品、、电视片、地方教材、书籍等),以此加快沫若文化开发、传播的速度和规模,由此迅速提升乐山、峨眉山作为世界双遗产城市在世界的知名度。
我们相信,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下,科学的发展观一定会引导乐山在沫若文化的研究和开发上,打造出真正能代表乐山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景观,提高乐山文化软实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马识途.四川郭沫若研究的回顾与瞻  郭沫若学刊  增刊1992
纪念活动纪实  郭沫若研究学会会刊 第一集1982
马识途  “郭沫若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郭沫若学刊1990.04
“郭沫若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郭沫若学刊1990.04
李吉荣同志在成都新闻发布会上作郭沫若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情况介绍.郭沫若学刊 增刊,1992
谢世杰.在四川暨乐山纪念郭沫若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郭沫若学刊 增刊,1992
章玉钧.开发文化名人资源  铸造沫若文化品牌; 郭沫若学刊,2003/04
谭继和.沫若文化资源与城市文化资本  郭沫若学刊,2003/04
魏红珊.“建设乐山文化强市 弘扬沫若文化”研讨会综述 郭沫若学刊2005/02
 
附录:乐山郭沫若研究与纪念活动大事记
●1979年6月12——19日,四川大学和乐山地区、乐山市(县级)联合主办的郭沫若研究学术讨论会在乐山举行。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97个单位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出席了会议。
●1979年10月康鉴、唐明中编注的《郭沫若少年诗稿》正式出版。
1980年4月沙湾郭沫若旧居博物馆开式对外开放,7月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981年8月,黄高彬、唐明中编注的《樱花书简》正式出版。
●1982年11月15日,由四川省文化局、四川省文联、四川省作协、乐山地区行署、乐山市政府、乐山市文管所、郭沫若旧居七个单位,在乐山大佛寺联合举办“纪念郭沫若诞辰90周年”。 晚,由乐山地区文工团演出自编自导大型话剧《戎马书生》。
 ●1982年11月18日,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在乐山正式成立。
●1983年11月19日  郭沫若研究学会第二届年会暨“郭沫若与爱国主义”学术讨论会在乐山召开。
●1984年10月18日至24日,由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和重庆地区中国抗战文艺研究会联合主办,“抗日战争时期的郭沫若”学术研讨会在乐山召开。
●1984年乐山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成立“郭沫若研究室”。至1992年止,先后编印《郭沫若研究丛刊》共四集。
1986年11月,乐山郭沫若研究会与成都的四川省郭沫若研究学会合并为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会议秘书处设在乐山大佛管委会。
●1986年11月,由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主办 “郭沫若与传记文学”在乐山召开。
●1987年5月,海内外公开发行之刊物《郭沫若学刊》正式创刊,编辑部设在大佛景区管委员会。
●1989年9月,四川电视台、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和乐山市大佛乌尤管理局联合录制的九集电视专题片《郭沫若》播出,并组织观后座谈会。
●1987年10月24日,由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主办,“郭沫若与中外文化”学术讨论会在四川峨嵋县召开。
●1990 年10月29日——31日,由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主办,“郭沫若与传统文化” 学术讨论会在四川乐山召开。
●1992年10月21日——10月24在乐山市政府礼堂召开千人大会,隆重纪念郭沫若诞辰100周年;由省社联、中科院成都分院、四川大学、四川郭沫若研究究会、纪念活动组委会联合主办“郭沫若与中国科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2年10月21日,在大佛寺灵宝塔下举行“沫若堂——郭沫若资料研究中心”落剪彩仪式。“沫若堂“正式对外开放。同时,上海市图书馆、北京郭沫若旧居、乐山市文管所联合举办了“郭沫若生平事迹及著作版本展” ;嘉州画院和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联合举办书画展;乐山市邮协会举办纪念郭沫若邮展。
●1992年11月,税海模学术专著《郭沫若与传统文化》正式出版
●乐山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雷电诗魂火凤凰》在乐山播放。
●1992年5月,魏奕雄编著《郭沫若与夫人战友朋友》正式出版。
●1992年乐山师专图书馆主编《郭沫若研究资料索引1919——1990》正式出版。
●1993年6月12日,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在乐山举办“郭沫若与中国文化现代化”学术座谈会,并以此内容组织笔谈。
●1994年3月,中共乐山市委宣传部与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在乐山举行“纪念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出版五十周年”座谈会。
●1994年5月,魏奕雄著《郭沫若与领袖》正式出版。
●1994年12月17日,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在乐山举办“郭沫若研究及其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
●1994年秋,郭沫若研究学会在乐山大佛寺举办“沫若堂礼赞笔会”。
●1995年11月,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在乐山举办“郭沫若与抗战文化”研讨会。
●1998年在乐山大佛寺召开“郭沫若与乐山旅游”座谈会。
●2001年9月27——28日在乐山举行“郭沫若与新世纪”学术研讨会。
●2001年,《郭沫若学刊》编辑部和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秘书处挂靠乐山师范学院
●2002年9月2日,由中共乐山市委、乐山市人民政府、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主办和中共乐山沙湾区委、沙湾区人民政府、乐山师范学院承办的 “纪念郭沫若诞辰110周年暨郭沫若与20世纪先进文化学术座谈会”在沙湾区隆重召开。
●同年,乐山师范学院组织学者集体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纪念郭沫若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和“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国际论坛”,并向大会提交论文。
●2003年,四川省郭沫若研究学会与沙湾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沫若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
●2004年乐山市地方志委员会、沙湾区人民政府联合编写的图文集《走近郭沫若》正式出版。
●2005年5月30日,乐山市委宣传部主办“建设乐山文化强市 弘扬沫若文化”研讨会。
●2005年11月,由四川省教育厅正式批准,在乐山师范学院正式成立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
●2005年,乐山师范学院学者组团赴青岛参加在“郭沫若与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文化选择”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宣读论文。
●200511月25日,乐山市委、市政府策划的大型诗乐舞剧《沫若·女神》在成都正式公演。
●2006年,乐山师范学院陈俐、陈晓春主编《郭沫若经典作品多元化解读》正式出版。
●2006年1月,与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与乐山市文化局合作编写的普及读物《文豪郭沫若》正式出版。
●2006年5月25日,沙湾郭沫若旧居被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7月22日,由中共乐山市委、市政府、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四川郭沫若研究会乐山师范学院联合主办;乐山市宣传部、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承办的“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究会在乐山召开。
●2007年7月23日,由乐山市宣传部组织,由乐山多家单位参与的“沫若乡梓风情文艺晚会”在乐山大佛剧场成功上演。
●2007年7月24日,由乐山收藏家协会、乐山师范学院沫若图书馆、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乐山沫若文化史料民间收藏展”。
●2008年8月,“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由巴蜀书社正式出版。

●2008年9月,乐山师范学院、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陈晓春、税海模、廖久明等,参加在日本福冈举行“纪念郭沫若留学九州大学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宣读论文。

上一条:纪念郭沫若同志诞辰118周年 下一条:乐山师范学院改编自郭沫若诗歌的大合唱《青年和春天》

 
 

蜀ICP备10014223号 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7 郭沫若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