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我中心在四川省社科联和教育厅的指导下,在乐山师范学院科研处、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具体领导下,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足,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这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项目管理
中心自2024年1月8日发布项目申报公告以来,于4月15日前共收到课题申报书53项。经学术委员评审,于2024年5月27日通过各类课题25项。项目涉及单位21个,共资助经费8万。其中乐山师范学院立项2项,占立项总数的8%。各类课题立项数及资助额度:重点项目2项,分别资助1.0万元、0.6万元;一般项目9项,每项资助0.4万元;青年项目14项,每项资助0.2万元;无自筹项目。
本年度,对中心近4年立项的21个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工作。
二、科研工作
(一)项目
中心专职研究人员高菲博士申请的项目“听觉文化政治视域下郭沫若的抗战演说研究”(SC24E020)获批2024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术研究专项项目。
(二)论文
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CSSCI来源刊3篇,北大版核心3篇。
(三)人才称号及团队
廖久明教授领衔成功申报第四批四川省教科文卫体系统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乐山师范学院“金顶计划·哲社文化杰出人才团队”,何刚教授成功入选乐山市首批“哲社文旅领军人才”。
三、学术交流
(一)学术会议
1.参加“中国鲁迅研究会2024年年会暨纪念鲁迅西安讲学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9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鲁迅研究会、西北大学主办,西北大学文学院和《西北大学学报》联合承办的“中国鲁迅研究会2024年年会暨纪念鲁迅西安讲学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来自日本佛教大学、日本九州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作协、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2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就鲁迅的思想与作品阐释、西安讲学及讲稿的文学行为、鲁迅与易俗社、鲁迅现代文艺观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对话。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国鲁迅研究年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
受主办方邀请,中心主任廖久明教授参加了此次会议,在分论坛上报告了《鲁迅因在仙台遭受到“屈辱”或“刺激”而弃医从文吗》,并主持了一场分会场报告。
2.参加“郭沫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
10月19-20日,“郭沫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南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央人民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学术期刊的七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受主办方邀请,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7位专兼职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会议主旨发言1人:廖久明《牵强附会且鼠目寸光的批驳——论民国时期反对者对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批驳》,分论坛发言5人:杨胜宽《“人心为本”与执政“赶考”——关于<甲申三百年祭>的不同解读》,何刚《要从“帝王家谱”的时代进到“人民历史”的时代——郭沫若的通史思想与撰述实践》,马文美《浅议郭沫若早期的几篇小说》,高菲《“声音的政治”——郭沫若的抗战演说动员》,谭嫦嫦《郭沫若的“人民本位”观流变过程考——以五幕剧<屈原>为中心》;杨胜宽主持了会议主旨发言,何刚评议了第三分论坛下半场报告并在大会闭幕式上汇报了第三分论坛报告,付金艳主持了第四分论坛上半场报告。
在此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杨胜宽、陈俐、廖久明、何刚、付金艳当选为第八届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会成员;杨胜宽、廖久明、何刚当选为第八届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常务理事;廖久明当选为第八届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
3.参加“鲁迅仙台留学12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史为镜,共创未来”及相关纪念活动
2024年10月25-27日,由日本周氏兄弟研究会主办、日本东北大学赞助的“鲁迅仙台留学12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史为镜,共创未来”在日本东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的23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廖久明教授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研讨会上作了《一篇存在细节错误的回忆录——鲁迅〈藤野先生〉体裁论》的发言,引起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参会期间,廖久明教授将自己的著作《鲁迅〈藤野先生〉探疑》赠送给了与会学者,得到了高度评价。
应仙台鲁迅研究会邀请,廖久明教授于10月28日参加了“鲁迅仙台留学120周年碑前献花仪式”和中国驻新潟总领馆举办的“鲁迅留学仙台120周年纪念活动”。献花仪式在仙台市鲁迅纪念碑前庭举行,“鲁迅留学仙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仙台市国际中心举行。
应日本东北大学邀请,廖久明教授于10月29日参加了在日本东北大学片平北门会馆举行的“接收留学生120周年纪念活动”。并与富永悌二校长、植木俊哉理事·副校长、山口昌弘副校长等合影。
4.参加“唯物史观与中国近代史学变革”学术研讨会
2024年11月8-10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唯物史观与中国近代史学变革”学术研讨暨“中国近代史学文献丛刊”编辑推进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单位的40余名学者出席会议。
受主办方邀请,何刚教授参加了此次会议,就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史学等概念的内涵外延等问题进行了发言,引起与会学者积极讨论,并主持了一场主题讨论。
5.参加“第四届新时代史学理论”论坛
11月22—24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和内蒙古大学承办的“第四届新时代史学理论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论坛以建构中国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为主题,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8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新中国成立75年来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溯本与开新、“第二个结合”与新时代史学研究、建设新时代历史学的中国学、文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国内外历史理论研究的热点与趋势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受主办方邀请,何刚教授参加了此次学术论坛,并以“‘唯物史观史学’概念辨析”为题,进行了会议发言。
6.参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11月29日12月1日,由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暨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受主办方邀请,廖久明教授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报告题目为《一部存在重大失误的名剧——论郭沫若的<孔雀胆>》,并主持了一场大会报告。
(二)学术讲座
1.在“沫若讲堂”做公益讲座
11月18日,乐山市沙湾区举办“沫若讲堂”公益讲座,廖久明教授在乐山郭沫若(故居)纪念馆报告厅分享了郭沫若的史学论述《甲申三百年祭》,为大家深入剖析了这部作品的撰写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通过与经典名作的亲密接触,与会听众更深刻认识到了《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此次讲座由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乐山市图书馆指导,中共乐山市沙湾区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主办,三江讲坛、乐山市沙湾区沫若图书馆承办。
2.为骨干教师、校(园)长做讲座
12月8日,何刚教授为乐山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骨干教师、校(园)长120人做学术讲座,其讲座题目是“郭沫若的革命人生与学术成就”。
四、对外宣传
1.微信公众号宣传
通过微信公众号“沫若研究动态”,每周推送1-2篇郭沫若研究的相关文章。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文化发展。
2.宣传片拍摄
中心老师廖久明教授、何刚教授,马文美博士、高菲博士参加了北京郭沫若纪念馆在乐山拍摄的郭沫若宣传片。
五、人才引进
今年下半年,中心引进了两个文学研究方向的博士高菲、谭嫦嫦充实到专职科研岗位。
六、人才培养
1.本科生培养
中心专职人员廖久明、何刚、马文美为乐山师范学院学生主讲了“中国文化概念”“郭沫若研究八讲”等课程,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4篇。
2.研究生培养
廖久明教授作为兼职硕导,指导西南大学文学院3名硕士研究生学习、研究。
“十三校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培养联盟”,旨在给十三校内外的广大研究生提供切实帮助。廖久明教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联合课程第九讲中,以“谈谈如何选题、收集资料与写作——以《藤野先生》及其他研究为例”为题为该联盟的研究生详细讲解了学术研究的常识问题。
七、服务地方
1.院刊编委
廖久明教授、何刚教授继续担任《沫若书院》院刊编委。
2.关工委报告团委员
廖久明教授继续受聘为乐山市关工委报告团委员,为有关郭沫若的讲座提供资料和参考意见。
八、常规建设
本年度,由于科研需要,中心购买了一万多元的图书、期刊。
九、不足之处
本年度,中心专职研究人员的论文档次与去年相比,有所提升。随着中心人员数量的增加,希望来年在高质量论文数量、项目数量和项目经费上有所突破。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
2024年12月26日